水稳碎石基层作为道路工程中重要的承重结构层,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。本文将系统介绍水稳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流程,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。
一、水稳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
1. 材料准备与配比设计
水稳碎石基层采用水泥、碎石、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。碎石应选用质地坚硬、耐久性好的骨料,粒径级配需符合规范要求。水泥作为胶结材料,一般采用32.5级或42.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,掺量通常为3%-6%。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,确保混合料的强度、压实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。
2. 拌和与运输
混合料应采用厂拌法生产,确保配料准确、拌和均匀。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,一般比最佳含水量高0.5%-1.0%,以弥补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。运输时应采用覆盖措施,防止水分蒸发和污染。
3. 摊铺工艺
摊铺前应检查下承层质量,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。摊铺宜采用摊铺机进行,确保厚度均匀、表面平整。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确定,一般为1.3-1.35。摊铺过程中应避免离析现象,及时处理粗骨料集中区域。
4. 压实作业
压实是保证基层密实度的关键工序,应遵循“先轻后重、先慢后快、先边后中”的原则。初压采用轻型压路机,复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,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消除轮迹。压实度应达到98%以上,且表面无明显轮迹。
5. 养生保护
压实完成后应立即开始养生,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护,保持表面湿润。养生期不少于7天,期间禁止车辆通行。养生结束后应及时喷洒透层油,为后续面层施工做好准备。
二、施工期易发问题及对策
1. 强度不足
问题表现:取芯试件强度低于设计要求。
原因分析:水泥剂量不足、拌和不均匀、压实度不够或养生不到位。
防治措施: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和拌和质量;确保压实到位;加强养生管理。
2. 裂缝问题
问题表现:表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。
原因分析:含水量控制不当、压实过度、温差变化大或基层反射裂缝。
防治措施:优化配合比设计;控制压实遍数;设置收缩缝;加强养护。
3. 平整度差
问题表现:表面凹凸不平,影响行车舒适性。
原因分析:摊铺机操作不当、基准线设置不准或下承层不平整。
防治措施:提高操作人员技能;校核基准线高程;确保下承层平整度。
4. 离析现象
问题表现:混合料中粗、细骨料分布不均。
原因分析:装卸料方式不当、运输距离过长或摊铺工艺问题。
防治措施:改进装卸工艺;缩短运输距离;优化摊铺参数。
5. 压实度不够
问题表现:检测点压实度低于规范要求。
原因分析:碾压遍数不足、含水量不合适或压路机组合不当。
防治措施:增加碾压遍数;调整含水量;优化压路机组合。
三、质量控制要点
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,重点监控以下环节:材料质量检验、配合比验证、拌和均匀性、摊铺平整度、压实度和养生效果。每个工序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测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,确保基层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。
结语
水稳碎石基层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、工序复杂的工程,需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术要求,严格执行施工规范。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,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施工中的各类问题,确保道路基层的施工质量,为道路长期安全使用奠定坚实基础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fdsjjc.com/product/872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20 15:02:56